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CPU超频发展史

momofst 2008-7-30 02:47

CPU超频发展史

转自 bbs.diyunion.com

7月,正当暑促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AMD方面却突然传来了黑盒5000+停产退市的消息。代表着K8架构最经典之作之一的黑盒5000+就此离我们而去,在CPU超频史上重重地写下一个辉煌的名字——Althon64 x2 5000+ Black Edition。



  黑盒处理器都不锁定倍频,开创了CPU史上官方鼓励超频的先河,而黑盒5000+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获得了玩家“黑五”“小五”的爱称。
  为了纪念已经离去的黑盒5000+,笔者特别从CPU的长河里找出了那些已经被遗忘或将被遗忘的经典超频悍将。

初尝超频滋味——Pentium 75
  还记得呢句经典的广告语么:你的电脑需要一颗奔腾的芯!Intel的奔腾处理器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有效的宣传策略,打开了在中国的成功之门。而且诞生了让资深玩家回味无穷的Pentium 75。
  
Intel于1997年推出了集成MMX指令集的Pentium MMX处理器,多媒体性能比初代Pentium提升不少。为了使Pentium拥有更强的性能,一些玩家尝试对Pentium进行超频。其中Pentium 75的超频能力最优秀,其外频只有50MHz,因此超频变得轻而易举。
  在支持75MHz外频主板的支持下,Pentium 75可以轻松超频至75MHz×2,此时就获得了150MHz主频,即使是播放视频、MP3都不会感到吃力。由于没有集成二级缓存,几乎全部的Pentium 75都能获得100%的超频幅度。
  超频后的Pentium 75性能大幅度提升,这样DIY玩家第一次感受到了超频的魅力。但由于当时PC并没有开始普及,而且超频需要主板的支持,超频只是少数玩家的专利。


来自AMD的反击——K6-2 266
  为了与Intel争夺市场,AMD公司于1998年推出了K6-2处理器,2采用0.25mm五层金属工艺制定,内含930万个晶体管,比原来的K6多出了50万个,采用C4倒装互连技术。
 
 更重要的是其集成了包含21条指令的3DNow!指令集。借助3DNow!,K6-2实现了x86处理器上最快的浮点单元,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最多可得到4个单精度浮点数结果,AMD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第一次超过Intel,这大大提升了AMD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AMD K6-2处理器让广大玩家感受到了什么是性价比,由于定位中低端市场,K6-2处理器的售价比同时期的Pentem 2处理器更容易让国人接受。其中外频只有66MHz的K6-2 266,一般可以将倍频提高到5.5。
  而更多的用户配合MVP4和ALI阿拉丁5芯片组,将K6-2超频到100MHz×4,性能已经超越当时还在高端市场混迹的Pentium II 266。而得益于先进的制造工艺,超频后K6-2 266的发热并不会明显增加。K6-2 266让更多的玩家认识了AMD,为其以后推出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全民超频时代——Celeron 300A
  第一代赛扬由于没有二级缓存导致性能低下,不少玩家对其嗤之以鼻。于是1999年Intel推出了集成二级缓存的Celeron A,相比于当时的不带SSE指令的Pentium II,Celeron A的浮点性能竟然要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全速运行的L2 Cache。当时Pentium II的L2 Cache仅以半速运行,尽管其容量的Celeron A的四倍,但是这并不能弥补速度带来的性能劣势。

  而Celeron 300A成为了全世界人民永远不会的经典超频王,基本上在支持100MHz外频的主板上,Celeron 300A都能以450MHz的主频稳定运行。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支持133MHz外频的主板上,不少极品Celeron 300A能够超频到600MHz。
  而Intel亦凭借Celeron 300A回击当时以性价比为卖点的AMD K6-2,守住了主流市场。而Celeron 300A也真正让超频在国内普及开来,同事也让440BX成为一代经典的芯片组

横扫主流市场——Duron 600
  进入K7时代,AMD于1999年将自己旗下的产品划分为高低端两类,而针对英特尔的赛扬系列推出了Duron(毒龙、钻龙)。其中Duron 600可谓是AMD这一期间的经典之作,强劲的性能和低廉的售价让对手赛扬系列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得益于先进K7构架和优良的血统,同频的Duron在性能比Celeron II要强出不少,即使是Pentium III亦在一些应用中望其项背。Duron的L1和L2缓存均采用的是全速Cache技术,运行速度与处理器核心同速。Duron的芯片面积只有10平方毫米,因此它耗用的电压及所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而Duron只需要1.5V的工作电压。
  刚刚推出的Duron处理器是不锁定倍频的,在拥有133MHz外频的KT133A芯片组支持下,不少玩家将Duron 600超频至1GHz水平(133*6)。后来AMD为免高端产品受到影响,将CPU外漏的L1线上截断从而锁定了倍频。但是玩家只需用B2铅笔即可将L1重新联通,此时不支持133MHz外频的主板亦可以将Duron 600超频至1GHz。

生不逢时——图拉丁Celeron 1GHz
  可能有读者会问为什么经典的Celeron II 533没有位列其中,这是因为笔者认为在Duron 600的光环下,Celeron II 533的表现是那么的脆弱。就像基于Northwood内核的Celeron 4 2GHz那样,尽管其超频能力强悍,但由于性能表现不佳而始终没有受到人们的传颂。
  
而图拉丁Celeron 1GHz却是一颗短暂而辉煌的经典超频CPU,首先图拉丁Celeron集成16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而且二级缓存是主频同步运行的。同频率下图拉丁Celeron的性能高于铜矿Pentim III,甚至当时Intel刚刚推出的Pentium 4处理器都黯然失色。
  另外,Slot1接口的440BX主板竟然可以通过转接卡来支持图拉丁Celeron,早就了440BX芯片组横跨三代核心的神话。得益于当时先进的0.13微米制作工艺,100MHz外频的图拉丁Celeron 1GHz大多数都能超频到133MHz外频,其中不少还能超频到150MHz外频,超频后的图拉丁Celeron性能非常强悍,为了不影响新品Pentium 4的销售Intel很快停产了图拉丁Celeron,但不少玩家到现在还对图拉丁Celeron记忆犹新。

一举成名——Athlon XP 1700+/1800+
  面对以高频高性能为卖点的Intel Pnteium 4处理器,AMD推出了PR值标称法的Athlon XP处理器来对抗,采用266MHz前端总线,拥有128KB一级缓存和256KB全速二级缓存。但由于依然采用0.18微米工艺,最初的Athlon XP并没有获得成功。
  
为此AMD很快发布了采用0.13微米的Thoroughbred B0核心Athlon XP处理器,其中不少玩家发现Athlon XP 1700+/1800+这两款型号的超频能力非常出众,当时特定编号的Athlon XP 1700+/1800+处理器都能超至2.2G,达到Athlon XP 2800+水平,而两者的主频仅1.47GHz和1.53GHz。
  Athlon XP 1700+/1800+的优异表现造就了AMD在主流市场的辉煌,而且得益于0.13微米工艺,超频后的Athlon XP 1700+/1800+发热表现也相当良好,使AMD逐步摆脱了发热大户的形象。而Athlon XP当时并不锁定倍频,而至于一些玩家用Athlon XP 1700+/1800+模拟出众多Athlon XP型号。
  而Athlon XP 1700+/1800+落到JS们手上时,市场上面甚至出现无任何1700+出售的情况,因为所有的1700+/1800+都被remark成为2200+了。

铁胆将军——Barton 2500+
  面对主频不断提高的Intel Pnteium 4处理器,AMD推出了二级缓存提高到512KB的Barton内核的Athlon XP处理器。其中Athlon XP 2500+成为了玩家们心中的不灭经典,大家都习惯称之为Barton 2500+。
  
仍然基于K7架构的Barton Athlon XP,在面对Intel推出的800MHz前端总线的Pnteium 4 C处理器性能表现并不突出。如Barton 2500+的性能就落后于同级的Pnteium 4 2.4C。
  但Barton 2500+依然大或成功,因为Barton 2500+的超频能力实在太强了。绝大部分的Barton 2500+(166*11)都可以在不提高电压的情况下超频到Barton 3200+(200*11)的水平。当时甚至出现了AMD将Barton 3200+降频到Barton 2500+以争取市场,因为从Barton 2500+到Barton 3200+仅需将外频从166MHz提高至200MHz。
  价格低廉却又超频能力如此强大的Barton 2500+可谓卖疯了,Barton 2500+引发了市场的另一场Remark风暴,而至于AMD后来首次在Barton 2500+采用了盒装销售的方式。在Barton 2500+停产后,不少玩家仍对其苦苦追寻,甚至出现了白板、工程样品Barton 2500+都一售而空的神话。实际上,Barton 2500+是继Celeron 300A后又一个传奇。

平民英雄——Sempron 2500+
  为了反击Intel的Pnteium 4处理器,AMD推出了拥有全新的K8架构处理器,优秀的性能和发热控制表现让AMD达到了空前的辉煌。为了攻占主流市场,AMD发布了754接口的K8 Sempron系列处理器。
  
而Sempron 2500+让这个系列迅速火热起来,也让广大玩家对754平台有了眼前一亮感觉。仅有1.4GHz主频的Sempron 2500+在主流市场掀起了一场销售风暴,超低的发热量、超强的超频能力、超低的售价,让Intel阵型完全笼罩在K8架构的阴影下。
  由于Sempron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只有高端Athlon64 XP的一般,而且集成的内存控制器支持单通道,这时期提高外频变得极为轻松。几乎所有玩家都表示,Sempron 2500+可以超至300MHz外频,2.1GHz的主频让Sempron 2500+大幅度跃升,直逼939平台的中高端产品。更有一些玩家将一些体质好的Sempron 2500+超至350MHz外频,而AMD陆续推出的Sempron 2600+/2800+都有着同样良好的表现。不少玩家都将Sempron 2500+评为K8时代的Barton 2500+。

巅峰之作——酷睿2系列
  酷睿2架构的推出让Intel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酷睿2处理器强悍的性能和超频能力结束了AMD的K8时代。与以前某个系列某款型号特别能超不同,基于酷睿2架构的处理器几乎都能超。
  
Intel推出的Core 2 Duo E6300一出场便让全世界玩家认识到酷睿2处理器的超频威力,不少玩家将主频仅1.86GHz的E6300超频至2.45GHz,更有甚者实现了400MHz、500MHz的外频,提前实现了3GHz主频的酷睿2处理器。

  主流玩家喜爱的Pentium E2140,主频仅1.6GHz,但无一不能超频至2.66GHz,而不少极品能超频至3.2GHz,成就了由一个100%的超频神话。
  基于Intel最新的45nm制造工艺,主频为2.66GHz的Core 2 Duo E8200几乎都能风冷超至4GHz以上,一些极限玩家更是得到了6GHz以上的惊人成绩。
  因此,Intel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传奇,就是全系列处理器都能超。

编后语:经典的超频CPU数不胜数,笔者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举出来,如果有所遗漏,希望各位玩家在留言栏中补上,让大家永远记住这些曾经陪伴我们左右名字。

thghs 2008-7-30 06:25

通过楼主的文章,对cpu有了全新的认识,电脑硬件发展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谢谢楼主的介绍,发帖辛苦了

zhuce 2008-7-30 07:03

感叹啊
这就叫飞速发展啊
当年花千元买的3600+双核
现在都二百多块了

wrnxrb12345 2008-9-6 09:43

我只用过amd的,超过雷鸟,超过巴顿,现在很少兴趣玩电脑了,用的还是老巴顿呢,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换平台,够上上网就行了

IWIN 2008-9-7 00:47

好东西看来楼主对这个进行了很深的研究。支持了!

york860303 2008-9-7 00:56

我前年买的电脑主机要4000
现在1000多的主机就已经超过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PU超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