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c 2009-7-29 01:04
站在德国的立场,去想如果XXX,德国就把苏联灭了 囧
站在苏联的立场,如果OOO,可以更轻松摆平侵入的德军
表面上看是大半欧洲,其实德国没控制多少资源
德国的最大问题是资源
苏联的最大问题是内斗
如果德国有资源,如果苏联不内斗
囧Tz
mingming2046 2009-7-29 09:41
我不同意第二条,好的武器必须要有好的战术,二战中德国无疑是装甲战术运用的典范,t34在战争中更多是的拼数量多,希特勒的失败是忽略了大国地域的战略纵深问题,闪击战对付小国可以,对付力量相当、人口众多的大国很难,因为只要有抵抗的决心,能够坚守战略要点,战役就会进入相持阶段,毕竟苏联国土太大了,二战中德国的战略观很有问题
三月清雨天 2009-7-29 22:17
老天爷又一次拯救了苏联呀!不的不说德国人的运气确实差了些呀!
zhaoshenghui 2009-8-21 01:11
其实当时希特勒对苏做站是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得,只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苏做站就注定他的失败!
caozhi1116 2009-8-21 11:49
豹式坦克是二战后期才有的。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就是在等待豹式坦克的到来才贻误了战机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像一张纸,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想撕毁他。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谁拔枪的速度快一些。
当时德国的海狼战术已经完全把英国包围了。他每月击沉的商船远远超过英国本土的造船能力(当然后来采用大规模流水化作业的美国造船厂加入以后就逆转了),希特勒认为英国已经被征服了。
在6月22号的这天,就是法国投降1周年。希特勒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行动。
不过德国确实没有什么脚本。基本是随这战争的的进行而修订战斗计划。
在开始初期的计划是速度攻下莫斯科。但是当斯大林看到在基辅有大量的苏军后,立刻改变了计划。从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从而耽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古德里安本人不赞同元首的这个决定,但被迫服从。从这时其就与元首开始离心离德了,希特勒也把他的装甲部队分开使用。)
不过苏军的大清洗也刚刚完成。中高级指战员基本上一扫而光,剩下的都时对政治毫无野心的平庸无能之辈(比如布琼尼)。(苏军和X共一样,对自己人比对敌人狠。在瑞金的AB团杀了多少指战员呀。连陈毅被召的时候都时写万遗书去的。AB团随意指认人是特务,是敌人,这怎么可能呢。苏联这时期也是,凡是对斯大林上台稍有不满的或者是能影响到斯大林通知位置的都被处决了。)希特勒就是抓住这一时机才出兵的。不过事实也证明,这一时机的把握真是恰到好处。不过最后证明胳臂还是拧不过大腿。
seinse001 2009-8-21 15:37
就算德国不开战,苏联也会开战的,辽阔的土地面积为苏联赢得了胜利
AQ3PQ 2009-8-22 16:25
其实是苏联想打德国了,并同英美正在秘密协商,既然早晚要打,当然先动手不吃亏,总比等苏联都准备好了再打要好,也是不得已
zhanfan 2009-9-24 10:32
其实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老希呗德国的情报给迷惑了,德国人说东欧人都被斯大林的体制反感只要有人对着这个大厦的破门板踹上一脚,这个大厦就倾覆了! 希特勒这脚踹出去了,但是希特勒的种族论极大的引起了苏联人的同仇敌该
8293715 2009-9-24 18:52
很详细,也很有针对性,不过照我看来,以前的历史,多多少少都有点个人的因素,因为即使是伟人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8910jqk 2009-9-24 19:20
历史的真相已经被长久的掩埋了。决定德国进行东线作战的因素远不止这些。
szh239 2009-9-24 19:29
从现在来看,希特勒进攻苏联简直就是他在二战中最大的败笔之一。我听过一种说法,希特勒在二战中所犯过几个致命的错误:其一,当时英法联军已被逼到了绝境,据说德国的装甲部队据他们不过半天到一天的路程,结果希特勒听信格林的话将最后一击的任务交给了空军,结果让大部分部队从容逃逸,这部分人后来成为英法对德作战的主力。其二、太过轻视北非的重要性。要知道英国是个殖民国家,其海外殖民地是支撑本国的重要基地,但是希特勒在北非投入的兵力不足,导致隆美尔虽然屡败英军但一直没有能力全歼敌军,最终成就了蒙哥马利的英明。其三,就是对俄开战,他的影响我就不多说了,想象保罗斯的第六集团军吧,30万久经沙场的老兵啊!!
vvbbnn 2009-9-24 19:41
希特勒得意识里,就是要扩张,为德意志民族,德意志国家需求领土的扩张,生存空间。所以侵略世界时必然,侵略苏联也是必然。苏联有广阔的战略空间,人口也多,经济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加上同盟国的支持,纳粹德国战罢是必然的
xue_987 2009-9-24 19:53
老希是一个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一楼二楼说得都有问题。说老斯想打德国,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要知道,巴巴罗萨计划刚刚实施的时候,老斯还在睡大觉。你能想象的到,一个准备进攻别国的国家,最后被那个国家一直打到首都的近郊。当时的苏联完全是采取的守势,将所有的重工业基地前往了遥远的远东基地,这难道是要进攻?老希在英国实施连续不断的轰炸,格林甚至认为已经将英国佬打回了穴居时代。他们就是太子大,所以才开始两线作战。唉!德国人永远是只知道战争的开展,不知道如何退出战争。说到底战争是经济斗争的延续。归根结底还是要利益最大化。结果,老希赔了个底儿掉。
shyunlon 2009-9-24 20:02
最主要的是想趁苏联 的内乱,冬季在历史上很帮了几次苏联的大忙.
cxs517 2009-9-25 10:45
德国人和日本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也许不是他们自己想的,可能是为形势所逼,那就是战线拉的太长,都是两线作战,德国是在未解决英国的情况下速作战,而在日本是占领中国的情况下去沾惹美国,两个国家都选了一条没有出口的路!
tenxi 2009-9-25 12:59
我觉得最重要一个原因只有一个
决定性的
就是 美国站在英苏这边
苏联的武器生产,原材料上美国是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的, 否则,他们那武器也不可能源源不断的出来
虽然说有些飞机外壳用木头做, 但发动机你得消耗铜铝吧
日本也是,那么小的国家敢跟美国宣战,找死
日出精华红似火 2009-9-25 16:02
希特勒的对苏战争,是早晚必打的.德国作为身居欧洲腹地的一个国家,历史上饱受战争之祸,所谓城门失火,都还要殃及池鱼.这也形成了日耳曼人居安思危,为民族与后代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思路.当时发动西线战争,一是出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借以实现统一欧洲的伟业,而且德国和西方从种族到文化都更有渊源,这也是导致希特勒宽容西方,并在敦刻尔克放虎归山的原因,只是他的战略高度和姿态未必能得到一个没落帝国-英国的认同,从历史来看英国出于制衡欧洲大陆的需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反对任何一个的欧洲大陆强权,我以为这是鼠目寸光的愚蠢;第二个原因就是光占有生存空间还不够,必须要有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如粮食,煤炭和石油等,苏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加上整个西方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及历史上沙俄给欧洲国家带来的战争阴影,苏联加紧秣马厉兵,使得希特勒在低估西线的同时,快速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整体战争的把握度和思路在希特勒看来应该都是完美的,独独低估了美国在称霸全球的战略指导思想下的野心和干涉的决心,以致功亏一篑.
[[i] 本帖最后由 日出精华红似火 于 2009-9-25 16:11 编辑 [/i]]
px520px 2009-9-25 16:18
原来是这样,不过感觉还是急了点,如果准备在充足点,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