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从鲨鱼统治这时代开始,“中锋完蛋论”就出现了。我猜理由如下:A 传媒印象——十年来,集锦在反复播放艾佛森、科比、麦蒂、卡特、勒布朗、韦德们的故事。B 数据——1994年四大中锋占据得分榜前五席中之四的神话不再出现了。C 最重要的一点:由于20+10的中锋凤毛麟角,所有舆论都相信中锋对比赛的影响日益减少。嘿,谁会在意大本、坎比、德怀特年复一年包揽年度防守球员呢?这个时代,场均20分的后卫比场均12分8篮板的中锋有名多了。

但是对比赛的影响力上来说,未必如此。

红衣主教1986年说过句“评价伯德,数据是最没用的论据”。借用一下:评价一个球员,不在于他的数据(否则基德本季只是个8分8助攻的老头儿),而在于他带来的胜场。一个好的中锋能提供的,简单举几例:
掩护;卡位保护后场篮板;填满禁区;用威慑力和封盖保护篮筐;延阻以加强外围防守——这些东西统统是强队必不可少的,但是没一样会体现在数据上。
实际上,自乔丹退役以来,NBA的冠军未必是“攻击篮下最强的球队”,但必然是“保护禁区最好的球队”。历数一下好了:鲨鱼、邓肯各四枚戒指;其他2004年双华莱士的活塞、2008年KG和帕金斯领衔的凯尔特人、过去两年三大内线镇守的湖人,皆此类也。

回到今年:
专家比尔-詹姆斯发明过一个数据系统叫做WS(赢球贡献)。不盘算个人数据,而衡量球员对自己球队的贡献大小。在本季常规赛的每48分钟赢球贡献效率上:德怀特第二、钱德勒第五、拜纳姆第九、诺阿第十二、内内第十三、霍福德第二十。这几位中锋的数据不亮丽,但在切实帮助球队赢球方面,他们立竿见影。而且,这几位的作用不只在常规赛——钱德勒夺冠不提,拜纳姆、诺阿和霍福德的球队,都进了分区半决赛。

如果嫌数据枯燥,我们可以谈论回比赛本身:
冠军队小牛是支跳投球队,但却拥有联盟无双的韧性,重大原因:他们拥有钱德勒和海伍德两个阻塞内线、篮板、封盖皆出色的大个子。所以小牛内线永远不垮。
灰熊黑八马刺的系列赛,兰多夫场均21.5分9篮板打爆邦纳和麦克戴斯堪为第一功臣,但马克-加索尔对位邓肯占到上风而且成功保护篮筐,让灰熊外围可以扩防阻塞马刺外围三分线,这才是马刺进攻梗阻的关键。
帕金斯到来对雷霆的影响,有西部决赛的战绩可证。
鹰事隔十四年后再次来到东部半决赛,背后的故事是,霍福德连续两年成为全明星中锋。
本季NBA防守效率前十的球队(公牛、凯尔特人、魔术、雄鹿、热、湖人、小牛、76人、灰熊、黄蜂),除了凯尔特人和76人,都有一个担当防守大铁锚的硬中锋。
还是老话题:
联防的实行、速度的提高、规则的改变,大个子在内线单打更容易被包夹,所以中锋们的进攻效果在渐次下降,时代的进攻持球权在让位给韦德、罗斯、威斯布鲁克这样的突破手们。可是罗斯们越霸道,能保护篮筐、能做墙掩护的中锋就越珍贵。好矛的存在,让好盾的价值也水涨船高。
所以,中锋们的数据缩水,但价值并未稍减。公牛的猛然崛起、雷霆的后程发力、小牛的冠军,都只是又一次重复了过去两年湖人夺冠所揭示的真理:哪怕你只有罗斯、科比、杜兰特、德克们去中远投,没有勒布朗、韦德、鲨鱼们突袭篮下杀伤禁区来得直接?没关系。只要有一两个真正的大个子梗住禁区填塞防守,让对手也扎不到你的要害,你总还是能够赢球的。
